-
美國科學家近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使用伴侶蛋白作為血液中癌細胞的新標記物,更清晰地觀察到了癌癥的擴散情況。通過使用這種新標記物,科學家們能夠在血液中檢測到更多的癌細胞,這一被稱為液體活檢的過程,可幫助乳腺癌和肺癌患者更好地監測其疾病。
2022-07-26 分享
-
7月24日,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牽頭在北京主辦的《高山旱稻荒地變糧倉種植全產業鏈管控技術規范》征求專家意見會上,高山旱稻新品種培育技術體系頗受專家肯定,有望實現在國內高山旱地大面積推廣種植水稻,建立相關技術標準,助力國家糧食安全。
2022-07-26 分享
-
7月23日,“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福州開幕。中冶南方帶來的智能化技術成果“智慧高爐解決方案”入選本次峰會“十佳解決方案”,是冶金行業唯一上榜的智慧成果。
2022-07-26 分享
-
7月19日,福建寧德海域一船舶發生觸礁擱淺險情。經過25小時施救,該船成功脫險,17名遇險船員全部獲救。在此次險情處置中,VTS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2-07-25 分享
-
7月21日,在中鐵二十四局滬渝蓉高鐵武宜段當陽制梁場,中國中鐵工業旗下中鐵科工集團研制的國內首臺電驅大噸位輪胎式搬運機成功搬運起一片900噸級高鐵梁片,宣告該新型搬運機研制成功。
2022-07-25 分享
-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史保森、丁冬生課題組利用非共振外差方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應用物理期刊《應用物理評論》上。
2022-07-25 分享
-
挖掘全球人群遷徙交流史、繪制最古老東亞現代人“田園人”的遺傳結構、追溯中國南北方人群格局的形成……過去十余年里,研究人員利用古DNA技術發掘出那些遺落了成千上萬年的遺傳信息,從中抽絲剝繭,不斷刷新對人類歷史的認知。
2022-07-22 分享
-
世界首個航天領域大模型——“航天-百度·文心大模型”在21日舉辦的“2022百度世界大會”發布,這項我國預訓練大模型技術與應用取得的重大進展,將推動AI技術與航天科技融合創新扎實落地。
2022-07-22 分享
-
7月19日,國網甘肅電科院在酒泉天潤安陸第二風電場圓滿完成自同步電壓源風電機組并網性能現場測試,也是國內首次對自同步電壓源風電機組渉網性能指標進行實證測試,這標志著國網甘肅電力在新能源主動支撐技術研究與應用方面取得新突破,為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奠定了基礎。
2022-07-22 分享
-
當前,超高清視頻已成為新“風口”,有望造就一個萬億級的“藍海”。實現更高質量的視頻圖像始終是從業者努力的方向,然而更高的畫質意味著更高昂的制作成本。
2022-07-22 分享
-
發令槍響,一道電弧光劃過天空,7月19日,在750千伏郭隆變電站,郭武3線人工單相接地短路試驗順利完成。試驗驗證了青海電網首臺750千伏可控避雷器系統性能,標志著750千伏郭武3線及國內首臺首套750千伏電壓等級可控避雷器系統調試試驗圓滿結束,整體效果符合預期。
2022-07-22 分享
-
7月17日,在海拔3400米的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國網青海超高壓公司輸電專業人員利用機器人順利消除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青豫線)289號至290號桿塔之間的架空地線缺陷。
2022-07-22 分享
-
瑞士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使用水、二氧化碳(CO2)和陽光來生產航空燃料的生產系統,該系統已在野外現場條件下實施。20日發表在《焦耳》雜志上的相關論文稱,這一新設計或將幫助航空業實現碳中和。
2022-07-21 分享
-
北半球國家正在經歷歷史上罕有的炎熱夏天。在全球氣候變化大勢之下,全球干旱和水分潛在蒸散的動態,對人類生活及糧食產量、農業生產等方方面面的影響至關重要。
2022-07-21 分享
-
日前,天津大學宋東坡課題組成功研發具有靚麗結構色的光子晶體顏料。這種新型光子顏料具有生物安全性好、可降解的優點,有望為美妝行業帶來顛覆性的技術革新。該成果已發表于業內權威期刊《德國應用化學》。
2022-07-21 分享
-
7月20日,記者從國家能源集團獲悉,該集團神東煤炭大柳塔煤礦通過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驗收。驗收專家組通過聽取智能化建設情況匯報,審閱有關資料,開展現場查驗,對該礦信息基礎設施、地質保障系統、掘進系統、采煤系統、主煤流運輸系統等11個方面進行分組驗收。
2022-07-21 分享
-
美國普渡大學、密歇根大學與韓國漢陽大學、弘益大學和國立金烏工科大學的研究人員攜手開發出一種內嵌納米針的隱形眼鏡,其可溶于淚液,未來或有望用于治療人類眼部疾病。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
2022-07-20 分享
-
伴隨嗞嗞作響的擊穿聲,“虹拓”“科技日報”“五角星”等漢字和圖形懸空呈現,肉眼能觀、雙手可觸。7月19日,科技日報記者在武漢東湖高新區虹拓超快激光聯合實驗室見證了這一科幻場景。
2022-07-20 分享
-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諸多無線通信模塊已經被開發出來。然而,無線世界最后一根電纜,即能量傳輸的電纜一直仍未“剪斷”。
2022-07-20 分享
-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史保森、丁冬生課題組實現了一種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微波頻率梳譜儀,在寬帶微波的探測領域具有應用前景。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物理協會(APS)旗下的期刊《應用物理評論》上。
2022-07-20 分享